Monday, March 4, 2024

左右台灣命運的商業鉅子- -李旦

 當年迎接日本人進台北城,展開日本統治歷史新頁的關鍵人物,名叫辜顯榮。1624年,荷蘭人進駐台灣,是誰在其中扮演領路人的角色呢?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個人。他的名字叫做李旦。當時,他可是個聲名相當顯赫的人物。

李旦,17世紀國際貿易巨商,天主教名Andrea Dittis 國際人士稱他為「中國甲必丹」,Captain China

1604年,沈有容將軍在澎湖諭退了荷蘭人,講簡單一點就是,荷蘭人進駐澎湖跟中國人做生意,三個月後,沈有容將軍前往勸退了荷蘭人。這次的勸退行動,留下了一塊石碑「沈有容喻退紅毛番韋麻郎等」,這塊石碑1919年才又在澎湖出土,現存馬公天后宮。這是荷蘭人第一次到澎湖的紀錄。

(圖片出處:http://picasaweb.google.com/lh/photo/tT-FL2Xs0-YsHfw2n2kkrw)


十八年後,1622年,荷蘭人第二次進佔澎湖 前一年他們才剛剛在班達島進行過大屠殺,這一次,爲了尋求進入中國市場的突破口,荷蘭人先攻擊澳門,結果吃了場敗仗,只好轉進澎湖。這次荷蘭人不僅來意不善、而且是吃了秤鉈鐵了心,沒那麼好講話,不像前一次進佔澎湖只維持了三個月就被諭退,這一次進佔則持續了兩年之久。荷蘭人還是想賺錢,明帝國還是想趕人,不同的是,這次諭退不了,雙方大打出手。1624年,在一位商人的調停之下,荷蘭人答應撤出澎湖,這位居中調停的商人就是本文的主角李旦。

 

爲什麼李旦會在這麼關鍵的時刻出現在歷史舞台上?

 

李旦是17世紀華人商會首領,現代人的名稱叫做「中華商會理事長」,無怪乎外國人會叫他「中國甲必丹」。李旦貿易事業的主要根據地在日本,當時的福建走私貿易巨頭許心素,跟李旦不只是貿易夥伴,還是拜把兄弟。當明軍跟荷軍打打停停之際,明水師提督俞咨皋就建議,透過許心素的關係找李旦出面調解。

爲什麼會是李旦?而不是當時其他富商鉅賈?其實,當時許多福建出身的大海商們,如許心素、張敬泉、蘇鳴崗、黃明佐等人都插手過這件國際糾紛。

對於在海上討賺的商人而言,明軍跟荷軍在澎湖打打殺殺,實在不是好事。大家應該都很樂意出來做調人,(順便撈點好處),歷史告訴我們,最後完成調解任務、並掌握中荷貿易龐大利益的人,就是李旦。至於爲什麼只有李旦能辦到這點就留給大家去研究了。

 

李旦手下有位相當優秀的人才,精通各國語言(福佬、北京官話、日語、荷語,甚至西語、葡語),這位優秀人才叫做鄭芝龍。

1624年,明軍與荷蘭長官宋克(次年淹死在安平港),透過李旦居中協調、鄭芝龍當翻譯,談成了荷蘭人撤軍澎湖的條件如下:

1.荷蘭退出澎湖。

2.荷人退出澎湖後可佔領台灣,明政府沒有異議。

3.准許荷蘭人今後在明帝國通商,明帝國商船也可以往台灣及爪哇與荷蘭人交易。

就這樣,荷蘭人開始在台灣落腳建城,李旦扮演了一個類似辜顯榮的歷史角色。不同的是,馬關條約簽訂之時,辜顯榮並沒有任何影響力 ;  而早在明荷雙方談條件的協商過程中,李旦就已經居中穿針引線了。這一年,李旦的翻譯官鄭芝龍的兒子剛出世,38年後這個兒子,也就是國姓爺鄭成功,率軍來台偷襲,把他的"乾爺爺"李旦所帶進來的荷蘭人給逐出了台灣島。(相傳鄭芝龍認李旦為乾爹)

 

李旦在台灣的經營

早在荷蘭人進入台灣之前,李旦就已經在台灣與日本兩地之間進行轉口貿易,李旦領有日本政府特許的朱印狀,也就是說,他的船隻有特許權,可以往來日本與其他國家之間合法貿易。可是明帝國仍在鎖國狀態,所以李旦與中國的貿易就以台灣為根據地。李旦每年都有船到台灣,最多時一年三艘,許心素的船與他的船在台灣會合,用日本貨(工藝品、白銀),交換中國貨(絲、瓷、茶),並收購台灣的鹿皮。

下面有關李旦在台灣經營的說法,我是道聽塗說的,給各位參考,如果要認真探究的人麻煩你自己去查證:

1621年,李旦主導了一場屯駐台灣島的殖民行動。李旦出資,顏思齊、鄭芝龍率領船隊數百人,在笨港南岸(雲林縣北港鎮)登陸。然後,招募移民到台灣,提供生產工具(船、牛、耕具),給予武力保護,和部落頭目訂約劃界,當然,他們也抽稅、收租。勢力範圍從今天的雲林北港到嘉義布袋。

我猜測,漢人早在荷蘭人之前就已經開墾台灣,這應該是沒錯,其實,連日本人都已經來台灣探過路了,只是有關這一時期漢人墾植台灣的文獻應該相當缺乏,我在網路上找的都沒有說得很清楚。

 

結語:

一個與台灣島利益息息相關的商人,調停有功,把荷蘭人勢力引進台灣,最後當然也總攬了荷蘭與東亞貿易的事務。此時,李旦的勢力應該是如日中天才對。不料,第二年,1625,李旦就病死在日本了。

李旦死後,鄭芝龍接收(謀奪???)了李旦所遺留下來的整個海上貿易王國。

李旦所留下的這些基礎,讓鄭芝龍的兒子有實力可以與大清帝國抗衡、率軍攻打荷屬台灣,最後,在台灣建立了為時21年的明鄭王朝。

李旦在台灣歷史上,似乎不應該如此沒沒無聞才對。